7.除锈防腐施工方案 7.1施工部署
7.1.1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抽调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组成一线作业层,设
立脚手架搭设、喷砂除锈、涂漆3个班组,科学管理,精心组织,确保完成该项目施工任务。
7.1.2施工进度计算安排 本防腐工程计划在2008年---月---日开工,2008年----月----日完工。
(具体安排根据现场交付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7.2、施工准备
7.2.1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和业主要求,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提出技术交底和施工方案等资料,准备齐全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标准验收规范及各种记录表格,对工程重要部位、重点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组织编制各分项的具体施工工艺,设置工艺管理卡。
7.2.2原材料准备
用于本工程的原材料必须保证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齐全,外包装检查合格,产品在在有效使用期内。
7.2.3施工人员准备
所有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技术交底,架子工持证上岗。
施工队长 | 1名 | 技术员 | 1名 |
安全员(兼) | | 质检员(兼) | |
喷沙施工人员 | 6名 | 防腐施工人员 | 8名 |
脚手架工 | 6名 | 辅助工 | 6名 |
驾驶员 | 1名 | 电工 | 1名 |
| | | |
7.2.4施工用机械设备准备
空压设备、砂轮磨光机、检测仪器等拟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工具仪器进行维修保养、调试、检验其运行情况,确保能在施工过程中正常使用。
7.2.5不需防腐部位防护方案
对不需防腐罐内壁采用塑料薄膜粘帖,边缘处用胶带密封,为防止除锈喷砂时毁坏薄膜,脚手架顶部搭在除锈防腐和不需防腐结合处,在脚手架上平台与罐壁结合处用橡胶板或铁皮遮挡,避免喷砂直射防护膜,如果防护失败就采取整个罐体内壁除锈清洁方法。
対罐内璧不需防腐的设施和管道采用布条或软膜象绷带一样缠绕绷紧。
7.3.1.杆件与扣件的选材
7.3.1.1杆件的规格与要求
7.3.1.2杆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钢管;
7.3.1.3选材要求:管件无凹凸状,无疵点裂纹和变形,无锈蚀。
7.3.2扣件的规格与要求
7.3.2.1扣件规格: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7.3.2.2扣件要求: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不得有裂缝、变形、缩松等缺陷,铆合处活动应良好。
7.3.3附件:竹板、安全网
7.3.4脚手架的高度、步距、和纵距
7.3.4.1外脚手架高度: 22m以下。
7.3.4.2步距:步距均按1800mm施工。
7.3.4.3里立杆与罐距离:为保证操作者有活动空间,里立杆距罐500mm。
7.3.4.4里、外立杆横距:根据竹板宽度确定为:中心杆距1048mm。
7.3.4.5纵距:按照常规施工纵距为1800mm
7.3.5.脚手架的稳固保护措施
7.3.5.1斜杆的设置:斜杆杆件采用6000mm规格钢管,从地面直至顶部,全立面覆盖。外观立面目测要求:图形大小一致,杆件挺直,交合高度一致。
7.3.5.1.1斜杆距离:按立杆纵向距, 30m以下脚手架每隔9000mm设置不同方向一付。
7.3.5.1.2斜杆角度:斜杆设置的角度,应与地面成45°——60°夹角。纵向总距较长的脚手架立面,应取60°夹角为宜。
7.3.5.1.3斜杆接长:斜杆接长不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应采用搭接连接。搭接距离不小于1000mm,并用两只旋转扣件牢固连接,扣件距接头位置不小于100mm。接长方向的杆件在被接长的杆件下方叠起。
7.3.5.2连罐杆件:采用硬拉接,用钢管扣件拉接。拉接点按二步三跨设一拉接点。
7.3.6.基础施工要求:
7.3.6.1脚手架基础:回填土要分层夯实,立杆上必须垫通长木枋或木跳板。
7.3.7.2脚手架施工的同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引起脚手架下沉。
7.3.7.搭设工艺
7.3.7.1脚手架基础施工完毕后,就进行脚手架的整体搭设施工。搭设的标准是:外观必须整体平整,横平竖直、几何图形一致。内侧连接牢固,平坦通顺。
7.3.7.2所有起步立杆,应采用4000mm和3600mm按纵向交错设立。避开水平方向的立杆接长,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固,顶部不足部分,用4000mm钢管补齐。
7.3.7.3起步立杆先竖里立杆、后竖外立杆程序设立。里立杆保持与罐体500mm净空距离。平行里立杆向外伸展1000 mm净距取外立杆位置。以后,按脚手架设计规格,等距离设里外立杆。
7.3.7.4*步施工应沿建筑物四周延伸,zui后重合于*立面。立杆竖起后,应有临时的拉结或斜撑保护,切勿单独操作,引起脚手架倒塌伤人。
7.3.7.5 *步完成后,应同时完成搁栅铺设。搁栅在里、外大横杆中间等距离安放二根,与小横杆牢固连接。同时铺设竹板。竹板搭接应足,并分别用18#铅丝单根双圈绑于大横杆上。
7.3.7.6脚手架完成二高后,进行连罐杆件连接。连接时应仔细校正立杆的垂直以后方可固定。从*步向上2步,左右三跨,设置拉接点。
7.3.7.7 在进行连罐杆连接以后,同时进行外立杆与斜杆的固定,拆除临时拉结与斜撑杆件。以后,斜杆、连罐杆与脚手架施工同步递升。
7.3.7.8为了保证脚手架每一立杆均匀受力,立杆与小横杆应作对称设置。
7.3.7.9二步高度完成后,根据高处作业规定,应外立杆内侧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杆措施。防护栏杆可选择6000mm规格长杆,距步面1000mm高度,用直角扣件紧固,不允许用铅丝绑扎。
7.3.7.10接杆工作包括斜杆接长和立杆接长,都必须二人配合操作,不允许单独操作,否则易引起事故。
7.3.7.11所有扣件的紧固力矩应保持在力矩扳手实测的39.2—19牛*米范围内。同时要求要求扣件的开口处(即螺栓的拧合处)朝外。里立杆、里大横杆的对接扣件闭合口朝罐内侧方向;外立杆、外大横杆扣件闭合口朝脚手架外侧方向。避免在操作中钩挂作业人员衣裤,酿成事故。
7.3.7.12钢管脚手架的施工程序为: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防护栏杆-斜拉杆-连罐杆-竹板。
7.3.7.13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如遇人孔必须留有施工出入口,需要除去部分落地立杆,原则上可挑空1-2付里外立杆。但需在开口两侧设置人字形斜杆,交合于悬空上部。斜杆应里外各设一付。斜杆的起步应从开口处第二立杆底部设立。
7.3.7.14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及时校正立杆的垂直度和步层大横杆的水平度。保持始终如一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7.3.8.验收与保养
7.3.8.1验收:脚手架施工完毕后,由施工负责人召集技术、安监、搭设班组三方人员,携带扭矩扳手,进行外观和实测检验。
7.3.8.2脚手架的保养:
7.3.8.2.1观察脚手架整体或局部的垂直偏差,尤其观察脚手架四角、开分断处二侧端口,是否偏斜,下沉。如发现有异样者,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
7.3.8.2.2经常检查垫铺的竹板,及时修复断筋断条,填补空洞。并应同时检查各竹板的绑扎点。
7.3.8.2.3连罐杆件的紧固及移位加固。对影响施工的部位,应在技术部门制定措施后,方可进行移位变更工作,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连罐杆件的移位。
7.3.8.2.4仔细检查安全网根部绑扎是否松动,网绳是否破断,发现松动者及时恢复,发现破断者及时更换。
7.3.8.2.5清除积聚在脚手架危险部位的材料等杂物。
7.3.8.2.6监督使用人员所堆放材料,使其不得超过施工荷载。
7.3.9.拆除工艺:
7.3.9.1拆除程序: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即安全网-竹板-防护栏杆-搁栅-斜杆-连罐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认真做到一步一清。
7.3.9.2拆除时安监部门必须派安全员现场监护指导。
7.3.9.3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或在脚手架下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7.3.9.4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
7.3.9.5如遇强风或雨等特殊气候,不得进行脚手架拆除工作。
7.3.9.6拆除人员进入岗位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步层内留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到地面,严禁高处抛掷。
7.3.9.7拆除时,应从上到下,一步地拆,不得上下两步同时拆除(踏步式)。
7.3.9.8所有连罐杆件、斜拉杆、隔排措施、登高措施、必须随脚手架步层拆除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7.3.9.9所有垫铺竹板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竹板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附落伤人。
7.3.9.10当是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不允许留有隐患。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工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7.3.9.11脚手架拆至地面,应及时清除脚手架的地下物件,如接地桩等,防止留有后患引起事故。
7.3.9.12输送到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按类堆放整理。
7.4防腐施工工艺
依据设计要求,本工程表面处理主要采用喷砂除锈且级别应达到Sa2.0级,在施工现场作业时局部焊缝无法实施喷砂作业,可采用机械除锈(手工电动除锈)方式,除锈级别应达到St2.5级。
7.4.1喷砂除锈:
7.4.1.1喷砂主要技术指标:
a 砂子的选择:精制干燥河砂
b 空气湿度:不大于80%
c 空气压力:5—6Kg/cm2
d 喷射角度:30—750
e 喷射距离:100—200MM
7.4.1.2磨料的选用
喷砂除锈,应选用矿渣砂硬质磨料,其粒度组成及标准筛号:全面通过3.2筛孔,不通过0.63筛孔、0.8筛孔筛余量不小于40%,使用前应筛选和检验所用河砂,要求质地坚硬且有棱角,其中Si02含量大于60%,含水量小于5%,不得含盐、油污和泥土等杂质。
砂子的使用:必须使砂子保证干燥,合理的利用甲方提供的喷砂场地及时晾砂,晒砂,并且经过滤后使用。
油罐金属板表面采用干式喷砂方法进行处理,被喷基体表面应达到*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油污,氧化皮,锈蚀等杂物。并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将其表面的粉尘及残留物吹扫干净,使金属表面呈现金属本色,并有一定的粗糙度。
7.4.1.3喷嘴
施工时要求喷嘴入口处zui小空气压力为0.55MPa,喷嘴zui小直径为8mm,喷射角度为30~75°,喷距80~200mm。
7.4.1.4空气压缩机
应选择每分钟供气量不得低于6m³,气压为0.5~0.6MPa的空压机,空压机应配备齐全的附属装置(启动开关、缓冲罐、过滤器、油水分离器、水分吸附器等)。产生的压缩空气应干燥洁净,不得含有水分和油污,并经以下方法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将白布或白漆靶板置于压缩空气气流中1min,表面用肉眼观察无油、水等污迹。
7.4.1.5压缩空气应经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及储气包后方可进入砂罐和喷枪(嘴),压力不得低于0.55MPa。
7.4.1.6操作时先关闭砂罐下面的阀门,再关闭进入贮砂罐和喷枪(嘴)的进气阀,然后打开砂罐侧部的(确认罐内压力为零后,才能打开罐上的装砂盖)放空阀,使砂罐顶部中心顶门下降到合适位置进行装砂。
7.4.1.7 装砂后,先关闭放空阀,然后打开进气阀,使磨料罐顶部中心顶门上升至密封位置并经喷砂人员示意后,方可逐渐开启罐下出砂阀门,以正常喷出砂粒为宜。
7.4.1.8按上述规定喷砂至合格标准,中途需暂停时,应先关闭贮砂罐的出砂阀;再关闭进气阀,需再喷时,则先打开进气阀,再打开出砂阀,才能进行喷砂。
7.4.1.9 当喷嘴孔径磨损增大25%或软管(输砂管)的厚度磨损65~70%时,应立即更换。
7.4.1.10 构件喷砂后应立即清扫干净,用吸尘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硬鬃刷清除粉尘,并立即进行质量检验。
7.4.1.11喷砂作业完毕,在移交至下道工序前应由监理签字认可,方能移交。
7.4.1.12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在接收喷砂处理的工艺构件时应复检确认上道工艺是否检验合格,否则不许擅自接收。
7.4.1.13喷砂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图
7.4.2储罐防腐涂油施工
7.4.2.1 概述
油涂装在罐内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薄膜,使其将周围的空气、水份、油料、日光等隔离,保护钢体免受各种侵害,对防止罐体金属锈蚀,延长使用年限具有重要作用,为达此目的,必须选用油及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
7.4.3.2涂装技术要求
涂装施工采用高压无气自动喷涂工艺或涂刷。无气喷涂涂料挥发性成份少,现场漆雾飞扬少,涂料利用率高,漆膜质量好,工作环境得以改善。
调节高压无气喷涂枪头时,应将上下两支枪头的喷涂范围分布均匀,以免造成漆膜不均。喷枪不能停顿,以防喷出涂料在一处积累太多造成流挂。遇表面粗糙、边缘、弯曲处,应特别注意。在焊缝、切痕、凸出部位等,可用手工喷涂加补一道。对喷涂不能到达的隐蔽部位可用手工喷涂补充。
喷射角度可控制在30°~80°之间,一般应避免正面喷射,以防漆雾反弹;喷幅可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喷枪距工件控制30~40厘米左右,以减少漆幅搭接,保持一定的漆液冲击力,达到增强漆膜附着力的效果。
潮湿气候、雾天、上一遍喷涂的涂层表面未*干透、或涂装环境中扬尘过多时,涂装作业应停止。所有清洁完毕后2小时内且保证在清洁表面次生锈发生前完成*遍底漆。在温度、湿度偏高时,清洁后应尽量缩短完成*遍底漆时间间隔。
涂油应按规定的厚度进行。高压无气喷涂是目前的涂装方法,涂装速度快、均匀, 又可获得厚膜。使用无气喷涂需要更高的技巧,喷枪与被涂物面应维持在一个水平距离上,操作时要防止喷枪作长距离或弧形的挥动。喷涂边、角、孔、洞及焊缝等部位,应在喷涂前用漆刷预涂一遍,以确保这些部位的膜厚。
漆膜厚度的控制,为了使涂料能发挥其*性能,足够的厚度极其重要。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漆膜的厚度。用刷涂或滚涂每道漆膜较薄,其涂装道数至少要比高压无气喷涂的喷涂道数多一倍,才能达到所规定的厚度。
7.4.3.3涂装环境
钢材表面:涂装时,要注意钢材表面状况和大气环境。涂装施工须在钢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下的条件中进行,
施工温度:在气温低于5℃的低温条件下,水性涂料的固化反应已经停止,因而不能施工。但可在设有升温装置的涂装车间内进行分段涂装,当在30 ℃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施工时,溶剂挥发很快。在无气喷涂时,油漆内的溶剂在喷嘴与被涂物面之间大量挥发而发生干喷的现象,应将喷枪尽量按近物面,同时尽可垂直地进行喷涂。如采取这一措施后仍然出现干喷,可以加入产品说明书中的稀释剂进行稀释,直至不出现干喷现象为止。
钢板或材料温度大于45℃时且大气相对湿度小于30%,可以不经过烘干而采用自然挥发的方法。
在涂料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现场情况和不同的物件位置,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原则依次进行施工,涂刷要均匀一致,不得有脱层、起皱、漏涂和误涂现象,为使涂层间结合良好,一般在*道涂完,待24小时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保证漆膜完好,颜色一致,涂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施工完每一道涂层时都要认真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立刻进行处理,如发生碰伤或破损处要按工序进行补涂,以获防腐*效果。
涂刷油漆的程序应由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内后外,先难后易,依次均匀。涂刷油漆时,可横刷或者竖刷,每次应压叠一半,要注意保持均匀,尤其注意不易刷到的地方可补刷。每层涂层应均匀,不得有缺漏、皱纹、流淌现象。
7.4.3.4补涂施工
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自查涂装质量,及时对有漏涂地方进行修补。
7.4.3.5质量检验
7.4.3.5.1
7.4.3.5.2涂装完成后,应表面光泽颜色均匀,不允许有露底、漏涂、涂层剥落、、起泡、划伤等缺陷,手工涂刷的不得显有刷痕。
7.4.3.5.3铁锈粒和沙尘粒涂漆前要清理干净,油的厚度要达到规定厚度。
7.4.6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7.4.6.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程序执行,确保工程质量。
7.4.6.2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
7.4.6.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自的责、权、职,且保持足够的交流、质量反馈。
7.4.6.4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所有的作业程序须经技术人员策划制定。施工人员必须遵循工艺、操作规定执行,严格技术交底制度,并有详细的记录。
7.4.6.5在原材料配备时,严格检验制度,安排专职质检员,按国家标准对所有进料进行全过程的检验,未经检验而紧急投入使用的物料须加以标识和跟踪,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立即退回。
7.4.6.6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都须经自检、互检、专检,质检员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进行各道工序的检验。技术人员不定期地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抽检,若前道工序检验、测试未被确认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7.4.6.7检验员在质检完成后须将检验结果记录成档案,并定期汇总成周报、月报,以作为改善问题及反馈的依据。
7.4.6.8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技术问题,应尽快找出原因并及予以解决,质量问题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对不合格的工序及时指出、返工,并重新检验,做好记录,确保工程的质量,以防止再度发生。
7.4.7 HSE承诺
7.4.7.1施工前要办理工作许可证,严禁无证作业。
7.4.7.2在使用砂轮机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
7.4.7.3油漆施工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7.4.7.4如果涂料接触到眼睛,应用大量温水冲洗,并迅速就医。
7.4.7.5如果涂料接触到皮肤,应用温水以及适当的清洗剂清洗。
7.4.7.6搭拆脚手架时应注意附近的电源,物品及人员,防止钢管碰撞发生事故。
7.4.7.7未经允许不准动用场内各种设施和物品。
7.4.7.8在架子下面作业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帽,防止发生事故。
7.4.7.9施工人员在涂刷油漆现场,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检查通风情况以防事故发生。
7.4.7.10施工完毕后,应把施工用具材料等物件放到的地点存放。
7.4.7.11油漆应存放到仓库,在作业现场临时放置时,设有警示标示,7.4.7.12喷砂工应戴防护工具,以保持身体不受飞溅磨料的伤害。
7.4.7.13涂装专业施工人员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有损于身体健康,必须注意技术安全。涂装施工时,现场应有醒目严禁烟火标牌子,各有粉末灭火器等消防工具,现场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
7.4.7.14施工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浸有溶剂的废弃擦布和涂装材料,必须分别放入有封闭口盖的容器。
7.4.7.15施工人员接触有机溶剂,施工时应带布手套,粘在皮肤上的涂料等应及时擦掉并用水清洗;有机溶剂及有害物质溅入眼、口腔时,应立即用水冲洗。离开现场应更换工作服,将手洗干净。
7.4.8文明施工措施
7.4.8.1坚持文明施工,施工范围内的工作面坚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7.4.8.2施工人员应认真、细致实施作业,尽量避免发生二次污染,确有发生的应及时清理,需要覆盖的应及时用彩条布(塑料布)进行覆盖。
7.4.8.3设备及材料堆放整齐,不得乱扔乱放,保障畅通。
7.4.8.4废料及时清理并分类存放于地点。
7.4.8.5材料包装物回收并存放于远离现场的场所,以避免火灾
7.6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7.6.1技术交底制度;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案. 工艺要求. 工程内容.技术标准, 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 安全要求, 安全措施等, 做到施工有数,施工有据。
2)施工阶段由施工部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制度实施的总负责人是项目总工程师。
3)施工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交底资料必须详细准确,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 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必须妥善保管。
7.6.2专业培训对新工人进行入场培训,对各有关工序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 质量培训, 并进行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要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7.6.3施工方案优化为了更好的作好中盛粮油的保温项目,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工作,以求得施工方案的先进科学和成熟。施工过程中, 工序细节的优化随时可能存在.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提高施工水平。
7.6.4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我公司将施工计划进行计算机,网络化,资源化管理,施工芳案优化。设计变更、施工检测等方面全部实施计算机管理,采用管理软件对施工全部过程进行控制,实行“一次调整,全盘优化″的目标。
7.6.5配备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按业主要求对进厂材料、各种成品、半成品构件进行检测,为确保工程质量所采取的检测和试验手段与措施。
7.7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7.7.1工程现场技术文件和资料,由项目部技术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分类管理并建立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管理的责任。
7.7.2施工过程中,随时记录和整理各项资料,按工序分项工程的要求及时作好事前的申报工作,工程完工时,竣工文件也应基本做完。